收藏本站    您好,歡迎光臨上海懋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登錄  |   注冊
當前位置:首頁> 新聞資訊> 行業動態 >兩篇捅破“精準醫療”泡沫的重要文章
兩篇捅破“精準醫療”泡沫的重要文章
時間:2016-11-01     作者:科學網韓健博客     文章來源:互聯網    

九月份有兩篇把“精準醫療”推上審判臺的文章引起了人們的廣泛注意。一篇發表在自然雜志上; 另一篇在新英格蘭醫學雜志上:



兩篇文章總結了最近發表的一些腫瘤個體化治療的臨床結果,不過都給出很悲觀的評論。第一篇文章認為“精準策略沒有給大多數腫瘤病人帶來好處”,“腫瘤的精準治療僅僅是一個待證明的假說”。

 

“客觀地說,精準腫瘤治療的前景很不樂觀。最好的結果是在一小部分病人中看到短暫的病情緩解。而絕對會發生的則是副作用和昂貴的治療費用?!?

第二篇文章則警告我們“這個(精準醫療)概念對病人和支持腫瘤研究的機構很有吸引力,盡管缺少有益的證據,腫瘤的分子分析已經被直接兜售給了病人?!?


目前為止的幾個大型臨床實驗顯示,經過測序等分子診斷分析,大概有30-50%的病人能找到可以解釋腫瘤惡變的相關突變。因為能用的藥物有限,只有3-13%的病人能夠找到“精準”的藥物。即使使用上了配對的藥物,也只有一小部分(30%)病人有療效。幾個折扣打下來,最后受益的病人僅占所有病人的1.5%。


文章指出現有精準醫療不夠理想的原因有幾個:(1)現有的靶向治療藥物多半只能部分地阻斷細胞增生途徑;(2)試圖完全阻斷惡性增生途徑要靠合并用藥或者加大劑量,兩者都會增加副作用;(3)腫瘤異質性,即同一個病人的腫瘤細胞有多個突變株,治好了一部分細胞,另一部分又長出來了。(4)也是腫瘤異質性的原因,一開始有效的藥物,(另外一株細胞)很快就產生出耐藥性。


有人認為隨著診斷的加強和新藥的不斷上市,精準醫療會變得更好??墒俏恼碌淖髡哒J為腫瘤的精準治療有兩個很難滿足的前提:(1)腫瘤相關的驅動突變(drivermutation)在所有癌變細胞中都有,而且針對該突變的藥物絕對有效;(2)腫瘤異質性本身可以控制。

說白了,就是精準治療的靶子不能不停地移動,不然很難談得上精準。


作者也提到液態活檢的局限性:漏到血液里的腫瘤DNA多半是從被殺死的腫瘤細胞中來,而沒有被殺死的腫瘤細胞株才是真正需要攻擊的靶點。

作者最后給出的結論是:“我們不是建議完全放棄個體化醫療,而是建議進行一些小規模的,經過精心設計的合作研究,來試圖對付上面提到的局限。同時,也應該給病人一個明確的信息:腫瘤的個體化治療還沒有顯示出實質性的療效,還處于臨床驗證階段?!?

據統計,國內現在至少有兩百多家涉及“精準醫療”的公司,許多已經拿到了上億元的融資。有些已經把形形色色的精準醫療檢測推向市場,泡沫已經形成。


我在奧巴馬剛剛提出“精準醫療”的口號的時候就些了一篇潑冷水的文章。這篇文章的目的也是希望能使大家更冷靜地思考精準醫療的一些問題。

投資者,不管是政府的錢還是私人投資,都應該權衡風險和回報。和互聯網方面的投資不同,醫療方面的投資風險主要是科學性,不是可運營性。多買幾臺測序儀,多雇幾個人,并不能加速解決精準醫療概念本身的瓶頸。至少在現階段,在科學上的關口(腫瘤的異質性)還沒有被攻克以前,大規模的商業運作只能加速泡沫的破滅。希望有更多理性的投資者,能認真研究項目,投真正創新的東西,而不是跟蹤被炒熱了的概念。


那些已經拿到了風投錢的公司也需要謹慎行事,把好鋼使在刀刃上,不要迫于利潤壓力去推不很成熟的產品和服務,那樣燒錢是小事,壞了市場聲譽可是大事。PCR,細胞療法等的快速市場化導致的后遺癥都是前車之鑒。我相信,真正好的公司,總能找到新的發展機遇的。


至于病人就更應該懂得保護自己。如果在美國只有1.5%的病人受益于“精準醫療”,那么在中國的病人中能有多少人受益?如果我是病人,與其花成千上萬塊錢去做精準醫療檢測,還不如找一個高檔餐廳和家人精準地吃上一頓更實惠。



電話:021-54736159    傳真:021-54736159    手機:18121428569
郵箱: sales@maokangbio.com
地址:上海市徐匯區龍吳路2888弄23號902室    
版權所有:上海懋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滬ICP備16016464號-1
99RE热这里只有精品视频_国内精品久久久精品电影院_久久se精品一区二区_久久久91精品国产一区二区